初七那天,赶在上飞机之前在amazon.cn订了《欧洲古堡游》,《基地》前传和《Inside facebook》——我以前只在china-pub和当当上买书,自从看了Jeff Bezos(Amazon CEO)在cctv2的访谈节目,听到他对当当网的欧巴桑说“卓越的竞争对手是新华书店”,我就对卓越抱有好感了(很牵强的理由),虽然有人抱怨卓越发货速度慢错误多,不过我这次从下单到拿到书只隔了一天,似乎比当当的速度要快很多……
Jeff Bezos的那句话,在土豆网我也听到过类似的:“我们的竞争对手是CCTV和新浪,不是优酷56之流”。我不在乎这种说法的对错,而是欣赏它反映出的一种态度,这是真正属于web2.0和硅谷的态度,持有这种态度的人所思所想的是“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新的市场”,“改变世界”,“do something fun”,他们是做大蛋糕的人,而不是争抢眼前的小块蛋糕的短视者和投机者,这些人应该还没有感染上国内互联网业界的恶习……啊啊语气有点枪文了,打住……
其实写这篇blog是因为想show书架,刚才看《Inside facebook》时我突然想到,来魔都八个月就买了这么多书(我在宜家买的5层书架快堆满了),以后搬家的时候如果漏掉了几本,要怎么核对哑……然后我便想起了获过大奖的mac软件Delicious Library……
这款软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扫描条形码的功能,可以利用电脑的摄像头直接把实体书籍,游戏或音像制品的ISBN扫进数据库里,然后从网上获取对应的封面和相关描述,不过因为它的ISBN数据库是国外的,所以我觉得对自己用处不大,一直闲置………………然则就在刚才,我突然醒悟过来,发现自己平时买的书,几乎全是从国外翻译引进的,没有一本是中国人写的-____-b,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崇尚经典,原创,全球化和一手信息源,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原创书籍的质量确实不高(特别是技术书籍)……而Delicious Library内置有搜索功能,可以很容易的把amazon里的书籍添加到数据库里,所以我立刻丢开手上的书,开始一边看书架一边添加数据,只花了几十分钟就完成了,非常爽……
于是帖屏幕截图,这些是我在魔都存放的技术类实体书,我觉得国内出版社引进的前端技术书籍应该都在这里了罢?……
现实跟rpg不同的是,并不是买了书就能立刻提高int提升skill等级,买了一堆书而没时间看,是非常痛苦的,书看过又忘掉了,是更痛苦的,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关于记忆力和阅读速度/效率的问题,有人可能认为记忆力在互联网时代是无关紧要的,但我认为一定程度的记忆是判断力,创意,联想和灵活解决问题的基础,就算要依赖搜索引擎,至少也应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最初出现在什么地方,与什么相关联,用哪些关键词可能更快更准确的查到。看过译言翻译的记忆七宗罪,我们可以再次确认记忆是不靠谱的,因此我担心的只是自己的阅读效率……由于从小看漫画和小说太认真太专注想象力太丰富代入感太强产生的后遗症,我现在的阅读速度很慢,一个实际的例子是,春节回家等晚点的火车,加上旅途中的时间,别人看完了一本《物语日本》和大半本《变化的位面》,我只看了190多页《冰与火之歌III》,而那本茂吕美耶的《物语日本》其实是我的书,买了几个月了也没看完……而跟这里估算10本书10天看完的老爷相比,我就更是废至渣了……
目前我发现的问题是,自己看书时就像小时候画素描,做网站,写作文的时候一样,对每个细节都仔细琢磨,缺乏跳跃性,无法自由控制进度。另外,联想过多,代入感太强,看漫画时可以把黑白方格处理成彩色动画,看小说时可以从文字对白处理出译制片的配音和人物神态……(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因为换个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优点)。还有一个问题似乎是长年的上网造成的:有时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走神,中断阅读做别的事(这些事通常跟浏览器有关……),可以算作一种信息狂躁症……
如果龟速的阅读换来的是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更多的乐趣或信息量,更长久的记忆,我倒也能够接受……可惜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和场合来比较和验证我的阅读效率……而上面列出的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所以我目前能做的只是: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经典,最有价值,最需要阅读的书籍上面,同时尽可能抑制购书消费——我买书跟斑目一样,不看价格直接拿的……